一、培养目标
依托动物科学、饲料工程、动物医学等学科资源,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伴侣动物营养、饲养管理、疾病防控及食品开发等核心知识与技能。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,提升学生在伴侣动物食品研发、健康管理与技术服务中的岗位胜任力和创新能力,满足伴侣动物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。
二、结业要求
学生按要求修完微专业所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,取得规定的6学分。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,学生可获得以下能力:
(1)核心知识与理论能力:理解伴侣动物营养需求、饲养管理原则、常见疾病诊疗及食品开发的基本理论。
(2)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:具备伴侣动物食品配方设计、健康评估与疾病防控的基本技能,能进行相关技术服务与问题解决。
(3)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:具备科学素养、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能力,能够适应伴侣动物食品企业、动物诊疗机构及康养平台等岗位需求。
三、课程模块
1.课程设置
教学计划表
序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总学时 | 学时分配 | 考核方式 | |
理论 | 实践 | |||||
1 | 伴侣动物营养学 | 1 | 16 | 16 | 0 | 考查 |
2 | 观赏鸟学(动物学) | 1 | 16 | 16 | 0 | 考查 |
3 | 宠物养殖与保健 | 1 | 16 | 16 | 0 | 考查 |
4 | 小动物疾病学 | 1 | 16 | 16 | 0 | 考查 |
5 | 水族观赏动物养殖学 | 1 | 16 | 16 | 0 | 考查 |
6 | 伴侣动物食品与康养专业综合实践 | 1 | 16 | 0 | 16 | 考查 |
合计 | 6 | 96 | 80 | 16 | — |
(1)伴侣动物营养学
讲授伴侣动物食品原料选择、配方构建及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,覆盖生产流程设计中的关键要点,阐述伴侣动物体内主要营养素的消化、吸收与代谢过程,帮助学生掌握伴侣动物食品营养设计的基本理念。
(2)观赏鸟学(动物学)
旨在动物学课程基础上,系统讲解观赏鸟的生物学特性、饲养管理技术、繁育与疾病防控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。课程内容涵盖观赏鸟品种分类及鉴赏、生理与行为特征、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、繁殖技术、环境管理,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。
(3)宠物养殖与保健
主要讲授伴侣动物养殖的基本原理及健康管理知识,重点分析伴侣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及科学的预防策略,增强学生对伴侣动物健康保障理论的理解。
(4)小动物疾病学
以犬、猫等常见伴侣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课程,旨在系统讲授小动物疾病的病因、临床表现、诊断方法、治疗技术及预防措施。课程内容涵盖小动物传染病、寄生虫病、营养代谢病、常见内外科疾病的诊疗及健康管理,同时引入伴侣动物行为学和保健新技术,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。
(5)水族观赏动物养殖学
课程涉及水族观赏动物生理生态特性、养殖、鉴赏、疾病预防等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,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,提高学生的审美、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,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。
(6)伴侣动物食品与康养专业综合实践
以实践为主,旨在培养学生在伴侣动物食品开发、质量控制及伴侣动物健康管理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。重点探索伴侣动物食品配方设计、生产工艺优化、营养评价及功能性食品开发,同时涉及伴侣动物康养管理中的饮食干预、营养支持及健康评估方法。
四、专业条件
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完善的实验条件,为“伴侣动物科学”微专业的开设提供坚实基础。学院现有教授20人、博士44人,团队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、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、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、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等。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、畜禽资源(家禽)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、现代畜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、河南省家禽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、牧原联合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/省部级科研平台。
五、招生对象及修读要求
本微专业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(大二及以上学生)招生,具体条件如下:
1.对宠物营养、宠物食品加工及宠物健康管理等领域感兴趣,或有志于在相关行业发展的学生;
2.主修专业学习成绩良好,所有微专业课程修读须在主修专业毕业前完成,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、平时上课与假期集中上课等形式。
3.在校期间无学业预警或违纪记录,综合素质较高,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六、证书授予
对完成“伴侣动物科学”微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要求的学生,学校颁发“伴侣动物科学”微专业证书。
七、报名时间及方法
1.报名方式
拟申请修读“伴侣动物科学”微专业的麻豆做爱 在籍本科生,请于2025年10月24日前,在教务系统“微专业”模块完成报名。
2.咨询方式
咨询地点:第一实验楼407动麻豆做爱 院办
联系人:司雪萌
联系电话:0371-56552516
3.开课时间
微专业课程安排为2个学期,本学期自第10周起正常开课,一般在周内晚上或周末开课。